【热点资讯】国际力量格局变化,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来源:默认 发布时间:2022-03-10 浏览量:1544 二维码

2月28日,联合国大会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特别会议。长期悬而未决的乌克兰局势在近几天之内风云突变,时局走向牵动各国神经。随着21世纪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全球治理新议题不断涌现,我们面临着全球战略局势紧张、生存攸关的气候危机、深度且日益加深的全球不信任、数字世界的黑暗面等诸多挑战,联合国的权威也正在遭遇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等一系列挑战。21世纪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哪些重要启示?人民论坛与你一起关注。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构建和平环境、促进国际合作,人类在联合国成立前曾经付诸多次努力,进行国际协调的制度试验。一是英、俄、法、奥、普(德)等大国在拿破仑战争后举行了“欧洲协调”的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旨在以定期国际会议方式共同管理欧洲冲突与危机,构建国家间多边安全机制。二是为了应对和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战争创伤,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制定了共同遵守的《国际联盟盟约》,设置了常设办公机构,这是对全球性政治安全组织的首次积极探索。尽管这两个国际协调及合作机制既未能有效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无法避免大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但对加强欧洲大国协调、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其创立、实践乃至制度设计对联合国的成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遏阻战争,为人类塑造一个美丽、和平的“新世界”,是联合国的初心与使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各国生灵涂炭,创建联合国就是世界各国深刻汲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决心通过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塑造美丽、和平“新世界”的积极探索。1945年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联合国宪章》;自1945年10月24日起,《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的建立,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国际体系的发展以及全球治理的推进发挥了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作用,是人类进步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在75年的不平凡历程中,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和谐共处、实现人类共同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等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揭开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开启了国际合作的新时代。一是维护和平安全,捍卫公平正义。自成立以来,联合国一直保持着“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初心,以和平为己任,建立并践行集体安全机制,积极推动和平解决争端,努力调停大国冲突和区域冲突,着力推动国际军控和多边裁军,倡导核不扩散,防止发生全球性战争,加强在武装冲突爆发后的维和工作。联合国是制定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主要机构。二战后,联合国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国际秩序的国际法原则与国际规则。《联合国宪章》确立的诸如主权平等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关系准则,是75年来联合国维系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石,也为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产生了深远影响。1946年1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一号决议,提出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消除原子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联合国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成功斡旋,使人类避免了核战争爆发的灾难。为推动核裁军、防止核扩散,联合国制定了《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等一系列多边条约,逐步推进核武器全面禁止并彻底销毁。联合国还对大国侵略小国的行为进行道义谴责。联合国分别于1978年、1982年、1988年召开过三届裁军特别联大,发起了三个“裁军十年”活动;联合国发起组织了70余次国际维和行动,有效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维护了世界的总体和平与稳定,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二是超越种族制度文化差异,促进和谐共处。首先,联合国把推进人权保护作为三大支柱之一。联合国不断健全完善人权保护条约体系,制定了9项核心国际人权机制,出台了由《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任择议定书等国际公约构成的“国际人权宪章”。联合国还推动反对种族隔离的全球斗争,把种族歧视、种族隔离以及维护殖民统治作为最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在联合国的大力推进下,人权概念不断丰富,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难民的权利不断得到维护,人权机构不断健全。其次,联合国支持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积极推进世界非殖民进程。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时,全球有近三分之一人口(约7.5亿人)生活于殖民统治之下,时至今日,大幅缩减为不到200万人。联合国在1960年公布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去殖民化浪潮由此席卷全球。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一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相继加入联合国。1960年,17个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这是成员国增加最多的一年。1990年3月21日,经联合国斡旋呼吁20余年,纳米比亚终于摆脱殖民历史正式独立。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成员国,75年后其成员国已增加到193个,其中新增成员国有80多个国家曾为殖民地。最后,联合国致力于文明间的对话。联合国大会于1999年通过《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2002年通过《不同文明对话全球议程及其行动纲领》;2005年建立联合国文明联盟,强调通过文明对话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应对共同挑战和威胁。联合国以公平为目标,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与对话。这种民主和包容精神促进了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影响并改变了世界格局。三是解决南北失衡问题,促进共同发展。联合国积极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维护政治和经济主权,推动南北对话;成立开发计划署,发表《社会进步与发展宣言》,制定千年发展目标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援助和支持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减少失业,推动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推动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联合国的不懈努力与斗争,为缩小和解决南北差距、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有效应对全球挑战。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加强海洋治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预防跨国犯罪、防治艾滋病、强化网络空间安全、推动全球治理、增进人类共同福祉等方面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被彻底根除。这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空前成就,更是联合国增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明证。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多边协调与合作,共同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着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制定“全球免疫系统”指导方针、标准、相关协议,以及监控疫情、提供信息数据与预警、协调沟通成员国、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提供技术与管理援助、评估新冠肺炎疫情的潜在经济影响、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严峻挑战。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进一步加速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正经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多边与单边、合作与对抗、公平正义与强权政治的历史考验。一是世界经济环境之变。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造成了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危机,而且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引发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造成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新兴市场国家债务风险加剧,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产生巨大冲击,或导致全球经济经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衰退,极有可能衍生出经济危机。二是国际政治环境之变。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因素相互叠加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对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造成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国际关系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增多,大国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抗风险逐渐增加,极易诱发次生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三是全球治理环境之变。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为贸易保护主义、脱钩等逆全球化行为提供了新的理由和动力,加之国家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助推,一些西方国家拒斥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反对多边主义,推行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逐渐缩减其应承担的国际责任,使得国家间的零和博弈进一步加剧,世界的碎片化现象增多,西方国家及区域性内部的相互依赖和提升自给能力趋势日益显现。全球化进程在一些国家和领域出现逆转,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和国际治理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国际社会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越来越大等一系列挑战,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面临新困局。可以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疫情后纷繁复杂的世界,联合国的权威正在遭遇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等挑战,各国以联合国为核心处理国际事务的共识正在减弱,联合国发挥作用的空间被日益加剧的大国竞争挤压,全球合作被削弱,国际法及国际规则被选择性应用,有效的多边解决方案匮乏,这一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正处于被边缘化的艰难时刻。

 

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带来全球治理新议题

越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越能彰显出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以及世界银行等多边机制,虽然主要建基于二战后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现实,但仍然是国际舞台上具有权威性和高度影响力的国际机构。随着21世纪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全球治理新议题不断涌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凝聚共识,以适应当今世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的现实。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振兴的大势没有改变,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的大势也没有改变,在此时代背景下,坚持多边主义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多边主义是联合国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石和重要原则,也是国际体系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个别国家奉行单边主义,使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多边机制面临诸多难题和困扰,国际合作难度增加,国际社会治理赤字加剧。为此,各国应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积极探索更加网络化和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多边主义实践表明,联合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参与,联合国的权威性和行动力离不开主要大国的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唯一选择和正确方向。国家间的协调一致是联合国开展集体行动的前提。尽管与成立之初相比,目前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中的代表性及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仍然不足。而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发展,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势必成为未来趋势。在当前国际旧秩动摇、新序待立的转型过渡期,人类社会要着力解决日益凸显的全球治理缺位、错位问题。对此,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坚持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的原则,共同面对诸多全球性挑战。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全球性威胁挑战需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

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头,习近平主席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针对人类需要什么样的世界等重大问题,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阐明中国立场。这不仅是中国人民重温联合国的初心使命,彰显《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内涵,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各国凝聚共识作出的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共同抉择。这种团结一致为人类谋福祉的理念,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进方向。与历史上任何时期一样,我们需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一个倡导多边主义的共同体,引领人类社会走出困局、实现全球民主与发展繁荣。首先,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相互尊重,坚持主权平等。这是数百年来规范国家间关系最重要的基本准则,也是《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共同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其次,各国应共同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要坚决反对任何“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抵制并与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坚决斗争。要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最后,各国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国际人权合作,反对将人权政治化,反对搞双重标准,促进各国人权交流合作,平衡推进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重点的两类人权《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石,对维护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维护。维护国际秩序必须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大国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遵信守诺,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破坏国际法,即不能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应该以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及合理化,推动建立和平、公正、稳定的国际关系。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通过了《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宣言》,强调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国际合作是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也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宗旨。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依靠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零和游戏,既解决不了本国问题,更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应坚持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将发展置于国际合作的核心位置。



选自 |《人民论坛》杂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