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接近尾声,过去一年来,新监管背景、新业务形势下,银行业变局纷呈,热议词汇层出不穷。券商中国本期“盘点·2018”从银行业关键词入手,了解一年来银行业的深度变化。
这一年,银行业延续2017年的强监管,监管文件、罚单持续不断;
这一年,多项纾困民企政策出台,银行被寄予厚望;信贷倾斜、减费让利、工具创新,银行多个具体举措落实助力民营、小微经济发展,力度空前;
这一年,诸多中小银行面临IPO加速、集体性补血、高管频繁变动等相同处境;
这一年,商业银行设立子公司的步伐不断加快,纷纷设立资产系子公司与金融科技子公司,在资管与金融科技领域实现快速转型;
这一年,银行积极拓展多元业务,信用卡迎来新一轮爆发式扩张成零售创收利器,快速暴露的逾期也引发关注;
这一年,金融业扩大开发,外资银行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大幅放宽,各项监管审批提速明显,更多元的消费升级金融服务扑面而来……
时值年末,券商中国记者盘点2018年银行业发生的大事件,用10大关键词总结与回望。
1持续强监管
2018年伊始,监管文件接踵而至。其中包括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标准化导则、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金融业务、银行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南和金融附属机构管理措施许多特殊领域的监管文件。
与此同时,对于银行的处罚强度和频率也逐步上升。
2银行集体补血
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中,银行业受到了强监管施压、资产扩张、多家银行拟成立或意向设立理财子公司等多重因素。在此背景下,一些上市银行在资本金上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因此,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成了银行花式补血必不可少的工具。
3中小银行IPO小高潮
从A股28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财报看,银行业绩稳步提升。而在IPO整体从严的背景下,今年4月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多家银行加快登陆A股,掀起一波IPO小高潮。
4子公司布局加速
新监管背景、新业务形势下,2018年银行业加速布局子公司。今年以来,伴随银行加速金融科技研发独立化运营建设,建信金融科技、民生科技等“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纷纷挂牌;截至12月25日,已至少有25家银行相继对外发布理财子公司计划。
从理财子公司看,5大国有行及邮储银行全部聚齐;此外,还有9家股份制银行,招行、光大、平安、民生、浦发、兴业、华夏、中信、广发也纷纷公告设立理财子公司;同时,一些实力的地方银行也加入理财子公司队伍,截至目前,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青岛银行、长沙银行,以及广州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均发布相关计划。
5纾困民企融资难
下半年以来,多项纾困民企政策出台,银行被寄予厚望。
围绕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多家银行纷纷响应。在间接融资方面,优化机制、模式,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发行各类ABS产品等,加大贷款资源向民营小微倾斜;在直接融资方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等创新工具密集创设,推进减费让利和公司金融业务创新,降低民企发债和融资成本。
6高管变动频繁
2018年,银行高管频繁辞职依旧备受关注。
今年以来,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银行业已有60多位高管辞职,包括董事长、总裁、副总裁等。从具体岗位分布来看,大银行副行长职位是当前银行高管人员流动趋势的最大变化。总体而言,与从2015年到2017年的“离职”浪潮不同,这一轮银行高管的辞职主要由于临近退休年龄和内部工作流动性造成。
7股东管理趋严
2018年1月,为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弥补监管短板,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此后,监管层对银行股东资质做出的各项严格规定正在逐一落实,部分银行甚至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股东准入限制条款。
8信用卡和消费信贷大爆发
2018年,伴随着数字经济渗透至个人生活、个人金融行为便捷化,消费信贷迎来了大爆发。曾经火热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逐渐降温,银行信用卡则找到了突破口、迎来了新一轮大扩张。
9净利增速“窗口指导”
近日,银监部门对部分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他们“适度控制”利润增速,让2018全年的业绩增速“不要放太高”。同时,还要求某些城/农商行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四季度末的贷款利率须低于三季度末。甚至,连央行都罕见出手,指导部分区域的银行针对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成本适度降低”。
10金融开放
2018年,银行业尤其是外资银行获益于中国金融开放的一系列实质性举措
放在整个宏观经济中来看,当前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中国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消费升级整体布局中的步骤之一;在消费升级的新经济动能转换节点,银行业对外开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可以为居民在存贷服务、投资储值、财富管理等多方面,提供更多元的消费升级金融服务。